200平米实验室包含细胞、细菌、办公区域,怎么设计比较好?
将实验室分为三个主要区域:细胞实验区(约60㎡),细菌实验区(约50㎡),办公区(约30㎡),公共辅助区(约60㎡),各区域之间保持不小于1.2米的通道,无菌操作室需实现万级洁净度,顶部高度≤2.5m优化紫外线消毒效果。
1. 细胞实验区(约60㎡)
核心区域:BSL-2级实验室(生物安全二级),配备生物安全柜、CO₂培养箱、倒置显微镜、离心机等。
辅助区:细胞储存室(液氮罐、超低温冰箱)、试剂准备区(独立通风)。
洁净要求:万级或十万级洁净度,正压环境,避免交叉污染。
2. 细菌实验区(约50㎡)
核心区域:BSL-2级实验室(根据菌种调整),配备生物安全柜、恒温培养箱、摇床、灭菌锅(高压蒸汽灭菌器)。
辅助区:培养基配制区、菌种储存区(专用冰箱)。
污染控制:负压环境,独立排风系统,与细胞区严格隔离。
3. 办公区(约30㎡)
功能:办公桌、会议区、文件柜、小型休息区(咖啡机/微波炉)。
隔离要求:与实验区完全分隔,通过玻璃隔断或实体墙,配置独立空调。
4. 公共辅助区(约60㎡)
通用设备间**:纯水机、制冰机、离心机等共享设备。
耗材仓库:试剂柜、耗材架(分类存放)。
洗消间:独立洗涤区(带超声波清洗机、烘干机)、高压灭菌区。
更衣室/缓冲间:入口处设置更衣柜、风淋室(实验区入口)。
废物处理区:生物废物暂存柜(双扉高压灭菌后转运)。
人员动线:入口→更衣室→缓冲间→实验区(细胞/细菌分通道)
细胞区采用垂直层流送风,细菌区设置侧排风装置,整体系统需实现30%新风比例。
温度控制在 18℃-26℃,相对湿度控制在 40%-70%;
细胞区:独立送风+高效过滤(HEPA),正压维持洁净度。
细菌区:负压排风,直排室外(避免循环),排风需经HEPA过滤。
办公区:独立新风系统,确保舒适性。
布局示意图
[入口] → [办公区]
↓
[更衣室] → [缓冲间] → [细胞实验区]
↘ [细菌实验区]
[公共区]:洗消间/仓库/设备间
[废物出口]:独立通道直通外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