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建设中的水、电、气系统设计是确保实验室安全、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。结合实验室类型(如化学、生物、物理等)、实验需求及安全规范进行综合规划。
一、水系统设计要点
1.供水系统
水质要求:根据实验需求选择水质(如纯水、超纯水、去离子水等),配置相应的水处理设备(如反渗透、EDI系统)。
分区供水:不同区域(如实验区、清洗区、辅助区)设置独立供水管道,避免交叉污染。
防回流设计:安装止回阀或空气隔断装置,防止污水倒灌污染供水系统。
2.排水系统
耐腐蚀材质:排水管选用耐酸碱、耐有机溶剂的材料(如PP、PVC或高密度聚乙烯)。
分类排放:
普通废水与含毒/腐蚀性废水分开收集,设置专用废液处理池或中和池。
高致病性生物实验室需配置高温灭菌排水系统。
防堵塞设计:排水管道坡度合理,设置沉淀池或过滤装置,避免固体残留堵塞。
3.应急设施
紧急冲淋装置和洗眼器需靠近高风险实验区,供水压力稳定,水质符合安全标准。
二、电系统设计要点
1.供电需求分析
负荷计算:根据仪器设备功率(如离心机、培养箱、光谱仪等)和未来扩展需求确定总负荷,预留20%-30%冗余。
电源类型:区分普通电源、不间断电源(UPS)、应急电源(如发电机),确保关键设备(冰箱、生物安全柜)不断电。
2.配电系统
分区配电:实验区、办公区、设备区分设独立配电箱,避免干扰。
独立回路:大功率设备(如马弗炉、烘箱)单独回路,精密仪器配备稳压电源。
防爆设计:易燃易爆区域(如气瓶间)使用防爆电气设备。
3.安全保护
接地保护:仪器设备、金属台面均需接地,防静电接地电阻≤4Ω。
漏电保护:安装漏电断路器(RCD),敏感区域设置防雷浪涌保护器。
智能化监控:通过智能电表实时监测用电负载,预警过载或异常。
三、气系统设计要点
1.气体种类与供气方式
气体分类:惰性气体(氮气、氩气)、易燃气体(氢气、甲烷)、有毒气体(氯气、硫化氢)需严格分区管理。
供气方式:优先采用集中供气系统(中央气站+管道输送),减少钢瓶使用风险;小规模实验室可采用钢瓶柜+减压阀方案。
2.管道设计
材料选择:根据气体性质选用不锈钢(高纯气体)、铜管(普通气体)或特氟龙衬管(腐蚀性气体)。
标识与颜色:管道标明气体名称、流向,不同气体用色标区分(如氧气蓝色、氮气黑色)。
安全间距:可燃气体管道与热源、电源保持≥1.5m距离,氧气管道远离油脂。
3.安全防护
泄漏监测:易燃、有毒气体区域安装气体探测器,联动声光报警和紧急切断阀。
通风设计:气瓶间和用气点需强制排风(换气次数≥12次/小时),避免气体积聚。
防爆措施:易燃气体管道接地,使用防爆开关和灯具。
4.存储与操作
气瓶固定于专用支架,避免倾倒;空瓶与满瓶分开放置,远离火源和阳光直射。
实验室水、电、气系统的设计需以安全为核心,兼顾功能性与可持续性。建议委托具备专业资质的团队进行定制化设计,确保各系统符合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,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保障。